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 jianian笑三人组 (第1/2页)
赶到皇宫,已经是寅时四刻。【】按朱由诚的意思,先找间房子住下,等到辰时或巳时再去拜见皇上。 涂文辅道:“朱大人,别等了,我们直接去乾清宫吧。皇上说了,你什么时候赶到,什么时候去见他。可不敢等啊,皇上急着呢。” 进了乾清宫,皇上正在就寝。听到朱由诚来了,他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寝殿,握住朱由诚的手,道:“诚弟,你总算来了。” 皇上起得猛了,只穿着一件单薄的睡衣。一阵寒风吹过,衣襟卷起,露出一双毛毛腿,满殿的太监、宫女都掩口而笑。 朱由诚笑道:“昔有周公旦吐哺迎贤达,曹孟德倒履接许攸,今有陛下光屁屁见诚弟。此事直追先贤,当永垂青史。不过秋寒露重,皇上还是加件衣服吧。” 天启皇帝脸一红,赶紧退回房间换衣服去了。不但换了衣服,而且叫宫娥打来清水,洗漱后才接见朱由诚。刚才是惊喜之下的忘形,如果再这样,就是做作和矫情了。当年,孙承宗逼迫皇上答应了许多条件,无奈地奔赴辽东,担任辽东经略使一职。孙承宗每年耗费大明国库三百多万两白银,建起宁锦防线,组织关宁铁骑。可惜老奴奴儿哈蚩一心一意向西边发展,挤压他的另一个邻居——蒙古人的生存空间,对孙承宗的坚城视而不见。说起来,奴儿哈蚩还真是所有邻居的恶梦。对大明百姓是一个字杀,对蒙古人还是一个字杀。 孙承宗自然发现奴儿哈蚩的动向。可惜这个被后世尊为战神的人,此时并没有半分的战略眼光,不知道建奴征服蒙古后,对大明的不利影响,只顾着暗自庆幸。终于可以做个苟安的辽东经略了。不过,朝廷里的因辽东军费而没有领足俸禄的王公大臣都在盯着他呢,浪费三百万两白银,一仗不打,这算什么守边哪。于是舆论汹汹,暗指孙老头养贼。孙承宗是个有脾气的人,当下写辞呈要告老还乡。孙承宗可是天启皇帝的老师,深得圣心。天启皇帝立即亲笔写信,温言挽留。并且从重处罚了弹劾孙承宗的官员。可是孙承宗是个极其要脸的人。决定打一场胜仗给大家看看。于是他派部将马世龙率重兵偷袭建奴一座残破的小城,可惜孙老先生的嫡系部队太rou脚。而其他部队被他培养成了军阀,听调不听宣,根本没有去接应。结果rou脚的嫡系部队去了上千人,被建奴二流部队的几百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全军溃败,死了四百人多人。 舆论大哗。几千人打几百人,结果败得如此之惨,对得起那每年的三百万两银子吗? 孙承宗掩面大惭,放出狠话,这次俺是铁了心辞职的。如果皇上还不批准,俺就挂冠而去。 奏章到了皇上这里,把天启皇帝急坏了。孙承宗是帝师,所谓天地君亲师,老师是排行在第五位值得尊敬的人。天启皇帝一直把孙承宗当作大明的救星呢,他走了,辽东的局势可怎么办呀? 朱由诚微微一哂,孙承宗终于要走了,甩下烂摊子,保住自己不败的威名,成就战神的称号。不过也好,正好回归王在晋的原点,只是可惜了这三年的一千万两银子。历史上,孙承宗不止花了一千万两,而是一千六百万两,这些银子成了压垮大明这艘破船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朱由诚的时空,孙承宗推迟了一年去辽东,而且在给兵不给民的政策下,又省下了每年一百万两的屯田费、抚民费,总共省下了六百万两。本来这一千万两也很难筹集,亏得朱由诚提出了盐政改革的方案,盐税收入达到了每年一千五百万两,朝廷财政大为改善。不过奇怪的是,天启皇帝却一直不肯停征辽饷,让朱由诚不由有些腹诽天启皇帝的贪婪。 明白了皇上心烦的原因,朱由诚有点奇怪地问道:“魏公公,这么晚了,你怎么还呆在宫里呀?” 魏忠贤提督东厂,又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按制度是可以在皇宫外住宿的。所以一般忙完了宫廷的事,他都会回到位于铁狮子胡同的豪宅。正所谓,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更何况是超级豪华的狗窝呢。 魏忠贤叹息道:“还不是看皇上正在烦恼呗。我是看着皇上长起来的,说句不恭敬的话,皇上就如同自己的子侄一般。皇上忧心,我在家里也不安心,干脆暂住皇宫,随时侍候。” 正说着,天启皇帝神清气爽地走出了寝殿。 几人坐定,天启皇帝有抱歉地说道:“诚弟,你可算是来了。实在不好意思,朕把你急召回京,打断了你的平叛计划。” “皇上,平叛已经完成,不沾泥被生擒,五万乱匪被歼灭,沧州之围已解,南皮县城光复,匪巢被端。微臣幸不辱命,还了皇上一个太平的后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