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jianian笑三人组 (第2/2页)
天启皇帝霍然起身,道:“此话当真?” “阿检正在率部返回,五六日后必能返京。我叮嘱他把重要的俘虏带回北京,其他普通叛匪暂押沧州大牢,等候刑部派人去当地审理。俘虏抵京时,午门献俘,皇上一看便知。” “老天,这才几天,沧州乱匪足有五六万人呢,你带了多少人去?” “皇上。我带了一千锦衣卫,还有一千辅兵,一百医护兵。在路上时间不算,第一天,击溃不沾泥主力部队,解沧州之围。第二天,诈开南皮县城门,光复南皮,第三天,强攻匪巢碉楼,端了土匪的老巢。” 接下来,朱由诚把一路上的军事行动详详细细地说给天启皇帝听,杀俘一事,朱由诚没有隐瞒。反正过几天有御史言官要弹劾,先打个招呼也好。不过锦衣卫的火器,他却用了春秋笔法。天启皇帝要是知道锦衣卫的火器厉害,一定会让军械司仿制。但在明朝末年,可有不少汉jianian呢。后装膛线火铳是他的克敌利器,泄露到建奴那里去,可不是开玩笑的。 末了,朱由诚附耳对天启皇帝道:“我和阿检还在土匪的老巢里缴获不少奇珍异宝。皇上。我和阿检已经把东西分成了三份,我俩一人一份。还留了一份给你呢。” 天启皇帝哈哈大笑,因为孙承宗即将离职而带来的忧愁一扫而空。 “内库经魏伴伴和你的帮助,已经不空了。但你这份厚礼,朕还是收下了。” “皇上,沧州乱匪起,既是坏事又是好事。坏处是。沧州百姓人口锐减,百废待兴。好处是,不沾泥就像一块磁石,把周边府县,乃至周边行省的盗匪都吸引到了沧州。让我们聚而歼之。今年数年,甚至数十年,沧州及其周边都会相当太平。”… “诚弟,你可真会劝人哪。早这么说,朕也不至于为沧州的事而着急上火。” “我不也是到实地考察,才得出的结论吗?实践出真知呀。” “好一个实践出真知,这是你新创的名言吗?” “不是,是我朝圣人王阳明说的,我做了些许的改动,使之更加朗朗上口。”
“王阳明,东林党不是说他宣扬异端邪说吗?”旋即,天启皇帝便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东林是邪党,他们反对的未必就是坏的。” “皇上,我朝几大贤相徐阶、张居正等人可都是王阳明的门人哪。” 天启皇帝沉吟片刻,道:“魏伴伴,东林书院没有拆毁吧。把东林书院改为阳明书院,别说出贤相,就算出几个能员,也是一件好事呀。大明兼容并蓄,允许百家争鸣。” “皇上,不如在书院的名字前再加上两个字——皇家,皇家东林书院,这样可以让百姓更加感受到皇上恩德呀。” 朱由诚这个建议是包含私心的。“皇家阳明书院”,此名一出,百姓们就会以为皇上认同了王阳明的心学,他的学说便会在大明茁壮成长,不会产生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历史上因为明清易世,王阳明的学说在中国逐渐没落,却在倭岛开花结果。 天启皇帝点点头。 朱由诚趁热打铁,提出了一个被广大土匪同志深恶痛绝的建议:“皇上,一个不沾泥就能聚敛这么多财富,那么其他土匪呢?我们不如对大明境内所有土匪进行清剿,所得财宝,咱们三兄弟三又三十一,分了它,贴补贴补家用。你看怎么样?” 天启皇帝伸出食指,点在朱由诚的额头上,嗔怪道:“你这个小财迷。计划不错,但朕无兵可派呀。” 朱由诚陪笑道:“呵呵,皇上,西镇抚司还有两万八千名士兵没见过血呢。派他们出去,以百人为一组,奔赴大明各地,一来练兵,二来剿匪,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啊。” “好,朕准了。不过,朕可不会帮你写调兵令,太累了。魏伴伴,两万八千人,就是二百八十个小队。哈哈,写不死你。”天启皇帝难得开起了玩笑。 “呵呵,皇上,老奴也不写,就让朱由诚这小猴崽子自个儿写,然后找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盖章。啪啪啪,啧啧,朱由诚、王体乾这两人的手要肿喽。” 天启皇帝、魏忠贤二人相视jianian笑。 “二位,忘了我朱某人有个小印刷厂吗?我只要写上一份,然后让印刷厂印上几百份,也累不着我呀。” 看来,最倒霉的应该是盖章的王体乾。 jianian笑二人组变成jianian笑三人组。 睡梦中的王体乾打了个喷嚏,紧了紧被子,迷迷糊糊地说道:“谁在算计咱家呀……” p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