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拾贰章 薛定谔猫 (第6/8页)
“那我也猜不出来。”巴杜瓦说。 “那我也不难为你们了。”范含说,“答案是‘Cock’,C-O-C-K的Cock。” “就是每天早上‘喔喔’叫的Cock?”巴杜瓦问。 “没错!”范含回答。 “你是在耍我们吧?”佛赫热问,“为什么不是‘Cake’?难道你随便找个词就想糊弄过去?” “我知道光告诉你们这些还不够,你们还是交不了差。”范含心里想,我就是在耍你们,“我用的并不是Cock的字面含义。” “那是什么?”巴杜瓦问。 “所谓的Cock,”范含撇开双腿,伸手拍拍裤裆,“就是这个东西。” “那应该叫‘****’吧?”佛赫热说。 “也听说有叫‘BigJohn’的。”巴杜瓦说。 “落伍了吧?现在可都叫‘Cock’了!”范含说,“你们搞情报的,搞调查的,更应该与时俱进才对呀?” “就算是吧。”巴杜瓦说。 “那还不行啊,”佛赫热说,“还是没说明什么问题呀!” “别急,别急。”范含慢慢悠悠的喝了口茶,“听我慢慢说来……” 二人组作洗耳恭听状。 “前一阵子我去唐人街定东西,所有的尺寸都是‘foot’,这让我很不习惯。”范含说,“脑袋里总得有根筋绷着,提醒自己注意换算。” “那又怎样?”巴杜瓦说。 “出了美国,一般都是用‘米’的。”范含说。 “美国继承了英国的传统,用英制单位也是应该的。”佛赫热说,“看到别人用法制单位,我们也是不习惯。” “那不叫‘法制’,那叫‘公制’,虽然是法国人定的,却是合情合理,与法国没半点关系。”范含说,“为了真理,为了方便全人类,法国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传统。” “那又怎样?”巴杜瓦说。 “这是人民的选择。”佛赫热说。 “本来也没什么,你们愿意抱残守缺是你们自己的事。”范含说,“但是我仔细一打听,这个‘foot’原来真的就是以前某个英国佬的脚丫子。” “那又怎样?”巴杜瓦说。 “这是历史的原因,我们尊重历史。”佛赫热说。 “我也尊重历史,但是有两个问题。”范含说,“首先,为什么非得是那个自称国王的家伙呢?别人不行吗?其次,为什么非得是脚丫子呢?别的器官不行吗?” “所以?”巴杜瓦问。 “所以?”佛赫热也问。 “所以我就想,”范含说,“用那啥来测量长度怎么样。” 二人组面面相觑。 “所以你就打算用‘Cock’来取代‘Foot’吗?”巴杜瓦问。 “不不不,”范含说,“我不是把‘Cock’当作一个长度单位,而是当作一套长度单位系统。就是说,不同的Cock表示不同的长度。” “具体说,你打算用什么代替英尺?”佛赫热问。 “猜一下,”范含故意吊人胃口,“提示:也是个用‘f’开头的单词,四个字母。” “猜不着!”佛赫热说。 “还没猜呢怎么就放弃了?”范含说。 “是不想猜。”巴杜瓦说。 “好吧,我说。”范含说,“其实很简单,就是‘Fanhan’嘛!” “你那东西好像没有一尺长吧?”佛赫热质疑,“从电影里面看,也就是中上水平罢了。” “我们也没听说你做过手术什么的,”巴杜瓦扭头看着蓝蓝,“难道发生了什么事?” 蓝蓝红着脸不说话。 “什么事也没发生,”范含说,“艺术嘛,总是允许一定程度的夸张的……啊哈哈哈……” “就算是吧!”佛赫热说,“那你打算用什么替代英寸呢?” “我也想知道。”巴杜瓦说。 “继续猜,”范含说,“这也是个用‘i’开头,不,也是个‘in’开头的单词。” “不猜!”佛赫热说。 “真没耐心!”范含评价,“其实这个更简单,就是‘印度尼西亚’嘛!” “不会吧?”巴杜瓦说,“虽然说确实惨了点,不过不至于只有一英寸吧?” “艺术嘛,总是允许一定程度的夸张的……啊哈哈哈……”范含说。 “看来你真得很讨厌印度尼西亚。”佛赫热说。 “这还有假的?”范含说。 “你费这么大劲不会就是为了讽刺印度尼西亚吧。”佛赫热问。 “你有多高?”范含忽然问,“摩西?” “六英尺,怎么了?”佛赫热回答。 “为什么不说一米八三?”范含又问,“我还得换算一下。” “为什么我要说?”佛赫热说,“这里是美国,你应该入乡随俗。” “又不是我不愿意入乡随俗的,我是真的不熟悉。”范含说,“要是我干点什么都说公制单位的话,让别人去头疼行不行?” “当然行,”巴杜瓦说,“但是那样太没有礼貌了。” “什么叫礼貌?”范含说,“就是委屈自己奉迎别人?” “差不多。”佛赫热说。 “要是这样,”范含对佛赫热说,“刚才你的回答应该换一种说法。” “什么?” “你应该说,”范含故意停顿了一下,“回老爷话,小的斗胆,身高竟敢有六根老爷的*那么长!” 佛赫热脸皮抽动,没说话。 “行了行了,”巴杜瓦看到气氛不对,出来打圆场,“其实如果你要认真的话,也不是不行,至少你应该先做个Cock手术,先名副其实再说。” “想过,”范含说,“不过最后决定还是算了。” “为什么?”巴杜瓦问。 “你听说过‘薛定谔猫’么?”范含反问。 “没有。”巴杜瓦回答得很干脆。 “就是说,一个盒子里面有一只猫,还有一个包含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范含解释,“这块物质在一个小时内有一半的可能性发生点什么变化,一旦发生了,就触动什么机构,放出毒气把猫熏死,否则什么都不干。盒子很结实,里面的任何信息都透露不出来,包括声音什么的。就是说,如果想要知道一个小时后猫到底是死是活,除了打开盒子没有任何办法。” “那又怎样?”巴杜瓦问。 “可能你们觉得在这一个小时里面,猫的生死已经决定了,打开盒子就是去确定罢了。” “对。” “实际上不是。”范含说,“这就是为什么用放射性物质而不是色子之类的东西决定可能性的原因。” “那是什么?”巴杜瓦问。 “因为放射性物质的那个什么变化由量子理论决定,色子的点数由经典力学决定。”范含说,“就是说,猫的生死是在你打开盒子的时候决定的,在那之前,猫处于生和死的混合状态。” “太邪乎了!” “如果你理解不了,就当作打开盒子的时候里面掷色子来决定杀不杀猫。”范含说,“在那之前,猫仍然是不死不活的状态。” “为什么不是关上盒子里面的色子就掷好了,”巴杜瓦问,“打开盒子再确定结果。” “那不一样,”范含说,“那样的话,关上盒子的时候就决定了,并不是不确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