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太子遭攻讦 良将谋避祸 (第3/4页)
我怎样?” “大兄,你手握四镇重兵,你就没想过为太子做点什么吗?” “长源!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也理解你为太子的处境而感到忧虑。但是,这二十几万兄弟来这四镇吃粮当兵,不是为的我王忠嗣个人,也不是为圣人一个人的,而是为我五千万大唐子民的,他们要守护的,是咱们大唐的百姓不受凌辱,大唐的土地、草场不被侵占,大唐的社稷宗庙不被践踏。 长源,凭这些兵力,如果真要如你所说的去做到点什么,相信也并不难。但你想过没有,那样一来,会给大唐带来什么后果?将来的史书上会怎么写我们?后世子孙又会怎么看我们?即便我们达到了那个目的,一个支离破碎的大唐又真是太子所期望的吗?那还真的是我们自小所追求,发誓要用生命去捍卫的理想之国吗?”王忠嗣平静的说道。 李泌沉默了,他承认,他想过借助最极端的手段救太子于水火,而王忠嗣刚才所说的话,他也思量过无数遍,但从未能如现在从王忠嗣嘴里亲口说出来的这般令人振聋发聩。 良久,他才向王忠嗣道:“大兄,那太子怎么办?我们又该怎么办?你知道吗——王鉷、杨国忠他们为了讨圣人的欢心,往圣人内藏库里堆了满满的钱帛,都是原本收在国库中的租庸和税银啊!现在大唐看上去还有个花团锦簇的架子,怕是内里已是千疮百孔了。” “再看看那位右相李林甫都做了些什么吧!——为了懵逼圣听,他除了拉拢党羽就是攘除异己;而且此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天子想用的严挺之、卢绚等人,都被他寻了由头远远地打发了开去;更可恨的是,为了不让圣人通过民间的士子奏疏得知他专权的实情,他居然将会试中的优秀士子一概不予录取,专门挑了些文章做得狗屁不通的庸才参加殿试——那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像样的都没有!他居然还信誓旦旦的说什么“野无遗贤”,祝贺圣人说优秀的人都已经在朝中做官了……”,说到这里,李泌痛心疾首地向王忠嗣问道:“大兄,你说,如此下去,这数十万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去守护的大唐,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轮到王忠嗣沉默不语了。 良久,他才缓缓地说:“朝中这些事,我也略有耳闻。我粗略算过,天宝以来,每年朝廷用在养兵上的耗费就已经扩充至开元时期的十倍,大概每年衣料一千余万匹,粮食近两百万斛,还没算军械、马匹的费用,这些都要从百姓的身上出啊!我在四镇,之所以下令每战之后必须回收遗弃的军资器械,也是从这个方面考虑,边兵节省一点,老百姓就减轻一点负担,但是……,哎,我也知道这是杯水车薪啊!” 他顿了顿,又说:“但是,长源,这些也不能成为我们采取极端手段的理由,我从军多年,深知兵凶战危的道理。你看一个士兵,本来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平时憨憨厚厚的,可是到了战场,经历过生死,杀了人或者看见兄弟被人杀了,他眼神都会改变,再打起仗来,就像疯了一样!几万人同时疯了起来,什么样的军令都约束不住! 攘除外敌,打仗就是咱当兵的责任,就算打,我也是先侦查清楚对方的弱点,再争取以最小的代价一战而胜。即便那样,也是能不打就不打,作为他们的统帅,不可疲敝中国之力以邀功名。所以,我跟回纥结盟、跟葛逻禄结盟,高价购买各部族的军马,封锁和削弱吐蕃的战力,力争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是,要说对自己人开战,其实那情景我都不敢想,双方面对面的十几万人,本来也都是大唐的庄稼汉啊!说到底,都是咱们的同胞兄弟啊!” 听了王忠嗣这番话,李泌再次陷入了沉默,说实话,从未有过军旅生活的他,也从未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以前,在他看来,战争只是一门残酷而美丽的艺术,就像他擅长的棋盘上的对弈一样,充满了神秘而绝妙的色彩,可他从来没有想过那些置身于战斗中相互砍杀,以命相搏的每一个个体的感受——从来没有…… 他们又谈了许久。此时,夕阳即将全部没入地平面之下。 李泌感叹道:“盛极而衰,循环罔替!早晨,一轮红日冉冉东升时是何等的昂扬蓬勃,至日中时更是光芒万道,不可直视,然而日中则昃,午后它便逐渐西坠,直如现在一样。” 王忠嗣说道:“我懂!你是在提醒我,太阳如此,人生际遇亦是如此,对么?” 李泌没有回答,只盯着那最后一抹残阳完全没入天际…… 王忠嗣问道:“我配四镇将印,手中兵权过盛,其实并非好事,这点我也早意识到了。长源,你教教大兄,我该怎么做?” “哎,与大兄比,我擅长的那些竟只是些不入流的微末伎俩,惭愧啊!”李泌愧然道。 王忠嗣忙安慰道:“此言差矣!兵道与诡计,政治与权谋,从来都是阴阳相生的两面,各有各存在的意义,长源切不可妄自菲薄!” “大兄所言极是,小弟受教!依我看,大兄可学伐楚之王翦、蜀汉之姜维!”李泌缓缓地道。 王忠嗣听了,稍一琢磨,便不禁哈哈大笑道:“人道长源智计过人,为兄算是问对人了!” 李泌叹口气道:“王翦灭楚,手握秦国举国六十万之兵,却不得已贪财货以自污;姜维伐魏,却因主暗臣昏屡遭构陷,也只能屯田沓中而避祸。二将皆当时英豪,为形势所迫,皆不得以耳,我为大兄出了这样的计策,心中仍觉得怅然。” 王忠嗣大笑道:“长源,莫要如此惆怅。你不是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吗?明早那轮红日又会在大河的东方升起!千年,万年,周而复始,轮回罔替!再过几年,我就辞了这军职致仕回家,再给我家韫秀寻一门好婆家,就专等着抱外孙喽!” 眼前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说起女儿来却俨然一位田舍翁般,李泌不由得跟着笑了起来。却不妨王忠嗣话锋一转,问道:“对了兄弟!我怎么听说右相要招你做门前的娇客呀?听说人家那个闺女可是相当不错的,你不考虑考虑?” 李泌听到这里,脸登时涨得通红,连忙解释道:“大兄休要说笑,jianian相祸国,他女儿纵然再好,我又怎么敢娶?”之前李林甫的长子李岫曾派人来探他口风,表示如果他有意,愿意将小妹腾空嫁给他。 李泌年纪长腾空不多,二人在长安的世家儿女的圈子中都颇具才名,又都好道,故而颇有渊源,在外人看上去实是一对天造地设的金童玉女。早年李泌情窦初开,心中也的确曾对善良美丽又清逸脱俗的腾空起过些爱慕之情,只是随着近年来右相与太子的争端日甚,李泌也逐渐长大,也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便觉与右相府的人实在是冰炭难以同器。另外,他也隐约觉得,腾空心中只把自己当成朋友和兄长,也有些怅然……关于感情,这个时期的少年们本来就爱猜来猜去,纵然是世所罕见的神童,纵然是才名卓著的才女,也都免不了落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缠绕之中。 王忠嗣听他如此说,不由得一阵纵声大笑,道:“有什么不敢的?右相是右相,他女儿是他女儿,女嫁随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