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春未残_第四章 广陵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广陵王 (第1/2页)

    嘉峪关战报传到京城时,陇州的李广已经率军开始大规模反击。他在奏报中详细描述了到达嘉峪关的经过,并称留守嘉峪关的广陵王军队无一幸存。他派人尝试寻找广陵王尸体,但他们到达的时候已经很晚,尸体堆积如山,断头残臂滚落一地,最终他们只找到身着主帅盔甲的一只断臂,并没能找回广陵王尸身。

    消息传回,举国震动。齐帝高询在朝堂上当众痛哭,下令追封元行阙为镇国武侯,以一等公爵位规格下葬。广陵王为国捐躯,朝野悲恸,长安的数千太学生特意停课三日,齐聚城外惠山,为广陵王护灵。

    高长珩进宫的路上途径临平坊广陵王府,马车行到这里,就走得很慢。高长珩睁开眼,掀帘朝外望了望,只见路上有许多朝王府走去的百姓。不远处的广陵王府挂满白绫,不少闻声而来的长安百姓前来吊唁,他们在王府门前跪拜叩首,两侧摆满了白花和吊唁诗句。

    元行阙作为本朝数一数二的年轻将领,在长安城中的威望本就很高,经此一役,名声更是压过了所有皇亲贵胄。高长珩收回视线,目光下沉。只可惜,他死了。

    车夫在前头恶声催促拥堵在路上的百姓,高长珩吸口气,掀开帘子走下去道:“不必。广陵王为国牺牲,百姓们怀念他是应该的。”

    “殿下。”车夫见他下来,赶紧给他腾出位置,问,“殿下这是要?”

    “来都来了,本王也进去看看。”高长珩道,车夫连忙吩咐小厮上前叩门。不一会儿,紧闭的王府大门被起开一条缝,小厮道:“劳驾,我们九殿下前来吊唁王爷。”

    “是九殿下?”里头的管家连忙开门,恭敬道:“殿下请。”

    高长珩走进府门,瞥见那老管家也是形容瘦削,眉目悲怆,便一路走一路道:“我记得老王爷在时,你就在府中了。父皇吩咐广陵王不撤府邸,一切如旧,你该好好替王爷看着这院子,以便将来王爷魂灵归来,也有个去处。”

    “九殿下说的是。”老管家似乎是听不得这话,一时涌上泪来,用袖子擦拭着道,“府里没了主人,奴才们也都遣散了,剩下我这把老骨头和几个家养的。我们必定好好守着府邸,不让小主人回来无家可归……”说着便哽咽。

    高长珩安慰地看他几眼,说话间到了灵堂。由于未能找到广陵王的尸身,棺中只有他一截断臂和昔日衣物。高长珩看着青烟之后的灵位,他与元行阙并不熟悉,广陵王元行阙,字君识,不喜朝政,即使无战时期也鲜少出现在朝堂上,不是在军营,就是游历江湖,结交朋友,一年到头,几乎只能在宫宴上见见他。广陵王性格张扬热烈,桀骜不驯,少年时期便在京中寻欢堂与人斗酒,曾一日踏遍长安八街十四巷,自城北采了一株花到城南赠一位红颜知己,据说胯下烈马飞驰如电,街上的人都看不清他的身形,等到了城南时,那花的香气半点没有流失。

    诸如此类的风流轶事,长安城中流传的没有十件也有八件。大齐开国百年,正入盛世,上至朝廷庙堂下至江湖里巷,都偏好绵软奢靡之风。元行阙却与众不同,自他之后,长安女子最理想的夫婿人选不再是温润如玉的翩翩佳公子,而是热烈如朝阳的骏马少年。

    但元行阙的声望绝不仅仅来源于这些风流轶事,而更在于他在边疆塞外的战绩。十六岁老王爷去世后,元行阙便跟随骁骑将军张牧舟入军营,如今才堪堪过了二十三岁生日,就已经是战绩斐然的常胜将军。战场生涯使他收敛了年少时的夺目锋芒,却平添一分坚毅和豪情。宫宴之时,与诸皇子坐在一起的广陵王是最好认的,相比追求绵软薄削身材的皇家风度,挺拔锐利的气质使元行阙往往得到最多注目。

    据说在这场河西战役爆发之前,齐帝已经有意为他挑选王妃。谁曾想天妒英才,昔日最为耀眼的广陵王一朝陨落,连子嗣都没能留下。

    高长珩在灵前拜祭一番,也忍不住回想广陵王传奇般的风姿。逝者已矣,徒留叹息。他谢绝王府老管家的相送之意,再次回到马车上,朝宫中而去。

    马车依然行进得很慢,一个护卫模样的人跟在马车边,高长珩不动声色地掀起帘子,垂眸道:“鹧鸪,河西的事怎么样了?”

    “八王的使者已经从沙州出发,星夜兼程,想必不日就会到达长安。”鹧鸪低声道。

    一句话就把高长珩的思绪从刚才对元行阙的追忆中狠狠拉了回来,他闭了闭眼,道:“上官湛那边呢?”

    “首辅大人最近跟八王走的很近,他也在往河西派人,但派出去的人都被八王拦截了。”鹧鸪道。

    “哼,上官湛手底下哪有什么得力之人,就算有人能到达河西,不用八王,光一个陇州的李广就够让他有去无回了。”高长珩轻蔑地一笑,眸光深沉,“八哥这次是拿住了上官湛的命门,必得要他倒向自己才肯罢休。”

    “殿下,五王那边也发现了上官湛和八王的关系,正在派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