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二百七十二章 宋金议和(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七十二章 宋金议和(一) (第2/2页)

盘,朝廷此举很明显是想掀起三大帅的内斗,然后各个击破。张俊本来就是个墙头草,马上对朝廷的用意心领神会,出于自保和忌恨同僚的心理、立即投身于秦桧与之沆瀣一气。

    在楚州时张俊打算加固城池,撤回淮北的宋军,岳飞尝试着做最后的努力:“应当齐心合力为北伐复国做准备,怎么能立足于防守呢”

    二人意见不能统一,张俊便按照秦桧的授意提出肢解韩世忠军队,以相互辖制,岳飞大惊:“合则力强,分则势弱,这是兵家最浅显的道理,枢密使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己的两次提议都不被认同,张俊非常气恼,但秦桧交代的任务必须落实,遂决定一意孤行。

    枢密院有意肢解韩家军的消息传到军营,将士忐忑不安,有一位叫景著的将领性格耿直,直接闯进张俊、岳飞的议事厅。冲着二人叫嚷:“若想拆分韩家军,将士们决不答应!”张俊胆怯了,急忙安抚说:“只是有人这样提议,断不会实施,请将士们放心!”等打发走了景著,张俊恶狠狠地敲着桌子:“这是要造反啊,一定是韩世忠在背后指使!我当禀报圣上与宰相,弹劾韩世忠谋逆!”一听张俊这么说,岳飞心中暗吃一惊:这罪名足以致韩世忠于死地矣。岳飞与韩世忠虽然并无深交,但同为抗金名将,惺惺相惜,不免有兔死狐悲的忧虑,趁着张俊埋头写奏章,悄悄派人回京密报韩世忠。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韩世忠得到消息后再也沉不住气了,急忙进宫面见赵构,号泣投地做检讨表忠心,终于取得了赵构的宽宥。韩世忠自此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兵事。实际上赵构之所以放过韩世忠,一来苗、刘政变中韩世忠有救驾之功,二来韩世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贪财好色,霸占别人妻女,广置土地钱财,这样的将军一般胸无大志,皇帝比较放心,贪点、占点、奢靡点也许是武将最好的护身符,特别在宋朝这个重文抑武的朝代。

    放过了韩世忠,不可能再放过岳飞,朝廷总要拿一个大将立威。赵构虽然对岳飞最不放心,但岳飞并无过失,怎样对岳飞定罪呢秦桧及其爪牙绞尽脑汁、只想了岳飞三条“罪状”:

    一是没有把刘光世军队让岳飞带领,岳飞颇有微词,其至以辞职要挟君主。

    二是把淮西战役时张俊拒绝岳飞援助的责任强行安放到岳飞头上,污蔑岳飞不肯救援导致濠州之战失败。

    三是把在楚州时张俊企图撤销江北守备的罪责强加到岳飞身上。有了这三条,秦桧指使大臣上疏弹劾岳飞。但是即使这三条即使全部成立,岳飞最多不过罢官而已,这远不是赵构的目标,秦桧必须找出更多的罪名方能置岳飞于死地。

    什么样的大罪才十恶不赦无非叛逆、通敌!张俊军旅出身,最清楚军队里的勾心斗角,调查军中案件也是枢密使的分内事。秦桧找张俊商议,把岳飞手下将领一个一个过筛子,看哪一个有可能出卖岳飞:同岳飞最为亲近的莫过于长子岳云,以及左膀右臂张宪和王贵、如果能拉拢其中任何一个人就足以让岳飞身败名裂。但三人与岳飞并肩战斗,同甘苦共患难,怎么肯出卖岳飞

    不过张俊有办法,他早已在岳飞军中埋下一颗棋子,那就是副统制王俊!事实上只要了解到某个个人有关人品上的瑕疵,并且直击其痛处对症下药,不怕其不反水!

    六月,张俊以枢密院召开军事会议为由将王贵召至镇江,与王贵展开了一场唇舌交锋。因王俊掌握了王贵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私,张俊以此要挟,最终王贵也不情愿地成了张俊的帮凶。为了方便王贵、王俊行事,张俊在放回王贵的同时又通知张宪到镇江听命。

    王贵回到军中,立即接到王俊的揭发材料,诬陷说张宪欲裹挟岳家军自立,以逼迫朝廷交出岳飞重新回到军中掌权。王贵被胁迫不得不痛苦地将状词呈交给镇江的枢密府,张俊如获至宝,马上下令逮捕张宪。张俊的如意算盘是大刑之下必有所获,只要张宪招供,岳飞的罪名也就坐实了。谁料张宪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宁死不招当然也不肯指证诬告岳飞,令张俊气急败坏。

    没有张宪的口供,如何为岳飞定罪秦桧、张俊顾不上那么多了,先把岳飞抓起来再说!十月十三日,赵构亲自下诏将岳飞和岳云投入大理寺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