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七十三章 宋金议和(二) (第1/2页)
伸向岳飞的屠刀已经高高举起。宋代审理案件,只有谋反等重大案件才有皇帝诏书,称“诏狱”。岳飞下诏狱意味着不可能全身而出,最终的结果只在于死还是其他的处罚。而赵构对岳飞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他澄心小笺上写的“死”字! 既是诏狱,审理规格也高,由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寺卿周三畏联合审理。何铸对武将颇有偏见,曾弹劾过岳飞,不过其人良心未泯,在对金态度上还是个主战派。审理岳飞时,岳飞慷慨激昂,从自己小时候接受爱国教育到从戎杀敌,陈述自己忠君报国之志,说到激动处,拉开自己的上衣,背上有早年刺下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已经深入肌肤。最后岳飞正气凛然地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何铸随着岳飞的陈述时而悲愤,时而激越,仿佛亲历了岳飞的成长,看见了一个忠心耿耿、报国杀敌的英雄形象。何铸大为感动,意识到这是一起冤假错案,立马向秦桧汇报并为岳飞辩诬。秦桧理屈词穷,只得说了实话:“这是皇上的旨意。”何铸不无义愤地回答:“我岂是为了一个区区的岳飞。强敌未灭,无故杀一大将,不利于社稷长治久安。”何铸不肯再审,秦桧便改任万俟卨为御史中丞,重新审理此案。 万俟卨是秦桧的忠实爪牙,他的审讯办法只有一个:刑讯逼供。但是岳飞是一位何其伟岸的汉子,怎么会在大刑下屈服!每天虽然遍体鳞伤,仍坚贞不屈决不屈打成招。但他深知申辩无用,有人千方百计就是要他死!想起自己一片赤诚竟落得个叛国自立的罪名,内心不平,愤然在狱案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万俟卨将岳飞、岳云打得遍体鳞伤仍一无所获,只好伪称岳飞、岳云和张宪在通信中有密谋,却拿不出实物,找不到证据。岳飞入狱震动朝野,许多正直的大臣为其申冤叫屈,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辅臣为了与金国议和,何至于如此心急!”“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胡虏未灭,金兵威胁还在,岳飞难道没有用武之地了吗”有些人甚至愿以全家性命为岳飞作保,但这些都打动不了赵构、秦桧的杀岳飞之心。已经决定明哲保身的韩世忠也看不下去了,找到秦桧当面诘问,秦桧神秘地说:“他们之间的书信虽然没有查明,但此事莫须有。”莫须有,有人解释为“可能有”“也许有”。最贴切的解释可能就是字面意思:不需要有。言外之意,圣上想要岳飞死,还需要理由吗韩世忠只能悲愤地斥责:“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赵构再有什么样的理由,就凭这么个不要脸的行为,就该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岳飞必须死,因为他是赵构的一块心病。赵构亲自提笔写下圣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这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按公历纪年已经进入公元1142年,按传统纪年仍是旧年,即绍兴十一年,据说岳飞在狱中被赐喝毒酒而死,岳云、张宪则在刑场被斩首。 这一天正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普通的临安的民众喜气洋洋置办好年货,只等第二天享受阖家团圆的天伦之乐。这一天,临安刑场附近人头攒动,平民百姓不懂政治,也不清楚要杀头的是谁,反而有人欢呼雀跃,可悲的看客心态自古就有,所以鲁讯先生在20世纪还在大声疾呼以期唤起民众的觉醒。这一天,五九将尽,岁月犹寒,皇宫里的梅花又傲然绽放,临安的街头却北风凛冽。 事实上更为可悲的是岳飞的死,和手下部将的背叛有着直接的关系,岳飞是当时百姓心中的大英雄,那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叛岳飞呢? 要说岳飞被冤案,岳飞十二军部将,其中有九个不同程度参与了“诬陷”岳飞一事,可悲可叹,到头来和岳飞共赴生死的仅是十二部将之首张宪。为国为民的岳武穆惨遭大半部下反戈,可谓是南宋的人间惨剧。岳飞,先是汉家英雄,才是南宋英雄,出身普通的岳飞是个传奇,以才华和决绝,扶摇直上。可惜的是,岳飞一生经历的背叛不少,先是元妻刘氏的背叛,再是朝廷和部将的背叛,都说家国家国,可是岳飞为了家也为了国,却丝毫没有获得他们给予的反馈。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还曾经历金兀术的封锁追杀,最终被岳飞在连续的北伐中重创金军,宋高宗才得以松一口气稳定了局势,都说韩世忠在“刘苗之变”中救过宋高宗,因此是宋高宗的救命恩人,但岳飞又何曾不是?但在这样的君臣关系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岳飞在崛起后频频遭到来自于朝廷的刁难。 岳家军,这支被金人视为死神的军队。自岳飞在南宋站稳脚跟,岳家军便开始逐渐建立,岳家军拢共十二个军部,而其中的背嵬军实力最强,由岳飞的部将傅选率领,背嵬军曾经在岳飞第四次北伐的“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最精锐部队,斩杀金兀术的女婿,被视为当年南宋第一强军。 岳家军虽有个岳字,他们却不是岳飞的私军仅仅是百姓的爱称而已,首先岳飞一心为国为朝廷,自己并不会培养私军,再者来讲,北宋一百多年对军队的控制,军权和财政大权的剥离,让这些军队实质受忠于朝廷,大将几乎难以完全掌控这些军队,也是因为这个特征,导致岳飞后来被秦桧和张俊诬告,十二个部将不仅几乎没有人出来为岳飞撑腰,还有九人参与了诬告岳飞和在状书上画押。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抓住了南宋君臣的弱点,提出只要杀死岳飞就能两国谈和,实际上,金兀术在不顾撕毁此前的和议都要进攻南宋,本来就从来没将“协议”放在眼里,而在绍兴十一年,金兀术主动给出“台阶”,其实也是为了掩饰金国已经虚弱的事实,而南宋君臣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质疑和猜测而是耻辱地认同。因为杀掉岳飞,是南宋君臣做梦都想的事情。岳飞太强势,曾经和张浚在争吵中让宋高宗感到不满,而后因为战功赫赫,让在朝中的秦桧以及同样作为大将的张俊感到不安,秦桧的不安是害怕岳飞带着至高无上的功劳回来,他将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地位,而张俊则是嫉恨岳飞的才华和意志,让他的光芒被掩盖。于是金人的要求提出来后,南宋人自己率先“制造”岳飞的“造反罪证”。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张俊、韩世忠皆被枢密院夺走了兵权,除了岳飞和韩世忠不知道以外,一场千古奇冤正在酝酿。本来在此之前,岳飞第四次北伐被阻断,十年北伐功绩于河南断绝,洒泪当场,这个时候就已经暴露了南宋的文臣武将的矛盾,只是岳飞他们没想到,朝廷会丧心病狂陷害于他,他忠诚的朝廷,对他伸出了金人都未曾刺中过他的那把刀。 秦桧努力在制造罪证,而与他密谋的,正是张俊。秦桧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岳飞军中的动态,编故事也不会编,而张俊却不同,他曾经是岳飞上司,对岳家军内部多少有些了解,张俊出手非常恶毒,先找来了岳飞的部将王俊,王俊是岳飞的十二部将之一,仅次于张宪,但也是王俊自己“举报”,导致岳飞蒙受奇冤。趁着张宪不在,王俊设计了岳飞和张宪要在襄阳起兵造反的“罪证”,但是仅是王俊一个人还不够足以证明他说的是真的,于是他还需要同僚来作证,先前本来还想不肯陷害岳飞的王贵没有办法了,他被张俊抓住把柄威胁,王贵只能签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