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三百二十五章 韩赵高层之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二十五章 韩赵高层之争 (第2/2页)

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原籍饶州余干(今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生于崇德县洲钱(今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赵汝愚早有大志,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历任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秘书省正字、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吏部尚书等职。宋孝宗崩逝后,赵汝愚策划实施“绍熙内禅”,奉嘉王赵扩(宋宁宗)即位。以功升任右相,与留正同心辅政。庆元元年(1195年)遭韩侂胄诬陷,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

    庆元二年(1196年),于衡州暴卒(一作服药而死)。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被杀,朝廷复赵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追赠太师、沂国公。宋理宗时,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后改周王。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中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知信州、台州.改任江西转运判官,后入朝为吏部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淳熙八年(1181年),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淳熙九年(1182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时羌族四处sao扰,赵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宋孝宗赞扬他有文武全才。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即位,进赵汝愚为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1191年),召为吏部尚书。绍熙四年(1193年),升知枢密院事。策划内禅参见:绍熙内禅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死,宋光宗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左丞相留正称病他去,官僚几欲解散,人心益浮动。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屋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阁门事韩侂胄进宫禀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拥皇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手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推辞不就,并请召还留正,使续居相位,又荐朱熹待制经箍;召回外出之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改任为光禄大夫、右丞相。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贬死衡州时外戚韩侂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问争权。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以韩侂胄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提出弹劾,未果。朱熹主张以厚赏酬劳,勿使干预朝政,而汝愚为人疏坦,不以为虑。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汝愚势孤。天子更无所倚信。侂胄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赵汝愚世系图表国子祭酒李详、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以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生客人伏闸上书,皆遭贬斥。有人以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行至衡州,得病,为守臣钱鍪所窘,壬午日(2月20日)暴卒(《庆元党案》作服药而卒)。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被诛,党禁渐解,尽复汝愚原官,追赠太师、沂国公,赐谥“忠定”。

    宁宗朝时外戚韩信胄与宗室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先后起用京镗、何澹、刘三僳、刘德秀等人。著名理学家朱熹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同劾韩侂胄,韩侂胄对宋宁宗说朱熹迂阔不可用。由于宁宗信任韩侂胄,朱熹被罢官,彭龟年奏韩侂胄“进退大臣,更易言官”,“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庆元元年(1195年)二月,赵汝愚罢相,出知福州。反对赵汝愚罢官的人都陆续被窜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