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5章 朝堂风波(8) (第1/3页)
周围的文武官员见到这一幕,一个个也只得闭口不言。 如果方清国还活着,或者处于重伤的状态,在场自然有几个别人会极大的阻拦这件事。 但是现在人都已经死了。 更何况那极个别的人本身就想通过各种办法杀死方清国,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动手,就让这件事这么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恨不得太子殿下现在就把这件事给定性下来。 所以在场的众人经过一阵无声的反抗之后,这极个别人站出来带头同意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 方清国的尸体被抬走了,在众目睽睽之中,被装入了一个木棺材里,抬入了皇宫。 跟着棺材一同进入皇宫,还有那个老仵作。 当然,在此期间,有极个别人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走向倒是正常,但是他们却嗅到了一丝不对劲的意味。 所以就有一部分人凑到了方清国的面前,看见的方清国那毫无血色的面容以及触碰到了那冰凉的肌肤,当他们确定方清国已经死得不能再死的时候,虽然他们心中还有疑惑,但什么也没有说。 赵宣带着诸多文武百官来到秦部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诸多大臣看见“死亡”的方清国。 第二个目的,则是将方清国的尸首转移到皇宫之中。 孟海和赵宣之前商量这件事的时候,还以为这中间会出现些幺蛾子,已经让皇宫当中的御医调查一位学士的死因……尤其在一位学士死了之后,还把他的尸首带回皇宫之中…… 这毕竟是一个死人为重的时代。 这么做于情于理都显得不合适。 但这件事就这么轻易地达成了。 所以能够这么轻易地办成这件事,是因为方清国的死符合了这件事始作俑者的利益,在利益的推动之下,他们自然要顺着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去推着事情发展。 在一旁又有一个态度,坚决的太子。 那些人只当熊孩子态度如此强硬,表现得如此气愤,是因为自己阵营的人死亡所致。 方清国,赵之礼,罗仁志,孟海,这四个太子阵营的人已经解决掉了一个。 这已经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 所以那些人也不必揪着态度坚决的太子不放。 等到刑部官吏将装有方清国尸首的棺材抬走之后,赵宣这才愤愤地离去。 那么棺材抬去了哪? 棺材自然不可能直接抬去皇宫。 毕竟一个棺材进入皇宫……这再怎么样也说不过去,尤其门口看守的侍卫见到一具尸首要进入皇宫当中,这必定会被阻拦下来,即使打通了关系,这也是一件麻烦事。 所以,经过一番商议,方清国的尸首还是先抬去宗人府,毕节那边有专门关押犯人的牢狱。 难道这些事情全部商业处理妥当,赵宣这才一副怒气冲天的模样,大踏步地离开了刑部衙。 等到出了刑部的大门,在刑部的外面早就已经备好了一辆马车。 赵宣上了马车,孟海也骑上了一匹大马,陪同在马车一侧。 等到太子做的皇家马车已经驶离了刑部大牢,那些跟着太子一同前去刑部的官员也走着走散的散,赵宣木材命人停下马车,将他的老妹邀请上了马车。 马车之中。 孟海刚刚挤入到满是珠光玉器的马车之中,赵宣就满脸兴奋地说道:“咋样咋样,我刚刚表演得咋样?我刚刚表演的愤怒是不是很合理?我刚刚表现的愤怒,是不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真的很愤怒?” 孟海这个时候充当了一个合适的捧哏:“是,太子殿下的表演太棒了!” 赵宣听到孟凯的这句夸奖,他直接昂起了脑袋:“那是必须的,我可是在你的海宣剧院里面演过小品的,我的眼睛自然没得挑。” 马车当中的两人就着表演的话题闲唠了一阵子之后,赵宣这熊孩子自己就把话题引到了正事上。 “那老仵作你以前认识?我看他今天挺配合你的嘛!” 孟海听到这句话,也是咧嘴一笑。 要想让方清国假死的这件事做得更加完美,所以他在老仵作的身上可是下足了功夫,他对着熊孩子说道。 “那老仵作也是武宗朝的大红人,也帮着当时的刑部破获了不少大案,不过后面年岁越来越高,所以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他的经验可是无比丰富的,而且因为当时的皇帝做了某几件收买人心的事情让他对皇室国外的忠心。所以当时我就带着你那道圣旨让巡御司的人找到了这老仵作,说是太子殿下有事相求……” 赵宣听到这里,恍然大悟。 “怪不得你之前问我要一份空白的设置,当时我还奇怪呢,问你你也不告诉我原来是干了这件事!” 孟海看着满脸愤愤不平的熊孩子,轻轻勾起了嘴角。 “单靠一道圣旨自然是不够的,我还打听到他的孙子这段时间缺钱娶妻,所以我又答应他,等到这一切了结之后,会给他一笔钱,帮着他孙子娶妻。他这才同意下来这件事。” 赵宣脸上又是浮现出了恍然之色。 赵宣脸上忽然浮现出一抹激动之色:“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我是不是该表演吐血了……” 孟海听到熊孩子这话,双眼之中闪过了莫名的神情。 “快了,应该也就是这两三天的事,到时候保管让你演个够,只不过别露出马脚而已。” 赵宣听到这话,脸上又露出了兴奋的神情:“好嘞,我的雪豹已经饥渴难耐……” 翌日。 由于方清国的死引起了朝堂之中的轰动,所以在第二日的朝堂上,有不少人都借着这件事开始说事。 最先出来的是方清国收下的那些门生弟子,自己的师傅或者是自己惨遭谋害,他们自然是坐不住的,于是一个个开始跳出来给刑部施压,要求刑部详细调查这件事,并且严惩凶手。 接着是某些人开始弹劾出来,将方清国遗忘的罪证又重新总结了一遍,并且还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安插在了方清国的头上,毕竟现在的方清国是死无对证。 于是,这又涌现出了一批和事佬,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开始四处地劝说。 整个朝会就着这件事争论了许久,这混乱一天的早朝这才结束。 又是新的一天。 新的早朝之上,又有人拿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