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0当首富_第三百零一章 改革方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一章 改革方案 (第2/6页)

/br>    “我知道了!”薛高峰激动道:“我会让部门的人一起努力,尽快把这个技术给吃透。”

    李兴文听了摇了摇头,“靠你们自己太慢了,你们得会向人请教。”

    “可是那群小日子,根本不会教我们。”薛高峰一脸的愁容。

    李兴文微微一笑,“那不简单,机器坏了就叫他们,你们不就有机会了。”

    “李总,这机器也不可能天天坏的。”薛高峰无奈道。

    李兴文瞪了他一眼,“你哪里不懂,你就弄坏哪里,叫他们过来修就行了,然后好好学。”

    薛高峰嘴巴张的大大的,他是真的没有想过这种事情。

    他们这种搞技术的人,哪里会想这样的办法。

    李兴文没在意,继续说:“他们不是不愿意教你们吗?下次来了你们就请他吃饭,多灌一点酒,酒后吐真言嘛!”

    办公室里,李兴文说了几分钟后,就直接离开了。

    薛高峰一脸恭敬的把李兴文送到门口,直到李兴文走了很远,薛高峰还没反应过来。

    刚才李兴文的一番话,对薛高峰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看着李兴文的背影,薛高峰眼中全是佩服。

    这个厂长,太厉害了。

    厂里各个部门走了一遍,李兴文这才慢悠悠的回了办公室。

    还没进办公室,叶清梅便跑了过来。

    现在的叶清梅,已经被李兴文调过来当秘书了。

    厂里的事情多了起来,李兴文又不常在,很多事情都要李兴文来决定。

    叶清梅来当这个秘书,就能方便很多。

    “李总,刚才市政府那边来电话说让你去一趟。”

    李兴文脸色一正,“秦市长找我吗?”

    “对方没说,只是让你赶紧去一趟。”叶清梅说。

    李兴文叹了一口气,还真的是劳碌命。

    前脚刚办完事,后脚就要去市政府。

    “那我去了,你回去跟你姐说,今天中午就不回去吃饭了。”李兴文说。

    叶清梅赶紧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李兴文来到市政府之后,马上见到了秦国才。

    今天的秦国才一脸笑意,看起来十分的高兴。

    “秦市长,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吗?”李兴文笑道。

    秦国才点了点头,“确实是喜事。”

    “这事有我的份吗?”李兴文开玩笑道。

    秦国才说:“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主要看你自己的意愿。”

    李兴文这下就很好奇了,秦国才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秦市长,还真的跟我有关系?”

    秦国才点了点头,“是关于国企改革的事情。”

    听到这里,李兴文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件事情。

    “上面同意了?”李兴文问道。

    秦国才点点头,“同意了,还说要拿这里当试点。”

    “那我就提前恭喜秦市长你了。”李兴文笑道。

    有了上面的支持,秦国才的压力就会少很多,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担忧了。

    “今天找你来就是商量这件事情的。”秦国才说。

    李兴文微微一笑,“秦市长你可是有智囊团的人,太看得起我了吧?”

    “你就不要妄自菲薄了。”秦国才说,“你的想法还是很重要的。”

    秦国才这样说,表达了对李兴文的重视。

    同时也是告诉李兴文,这件事情一定要尽力。

    “秦市长,改革这一块你有什么想法?”李兴文直接问道。

    李兴文知道这件事情他逃不开,还不如主动一点。

    秦国才直接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拟好的一份方案,你看一下。”

    这种文件一般人是看不到的,足见秦国才对于李兴文的重视。

    李兴文接过来后,细细的浏览了起来。

    看了一会后,李兴文就把文件放了下来。

    “怎么样?”秦国才问道。

    李兴文说:“力度小了一点。”

    秦国才的这份方案中,无非就是对国企的一些制度进行改革。

    在李兴文看来,这些东西都是不痛不痒的。

    秦国才看着李兴文,也猜到了他会这么说。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领头人,胆大是必须的。

    “国企和民营之间,是有差别的。”秦国才说。

    李兴文淡淡道:“在我看来,能够赚钱的就是好企业,不能赚钱的企业就是有问题。”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力度才最合适?”秦国才直接问道。

    说这么多,还不如先看看李兴文的态度和看法。

    李兴文微微一笑,“我这个力度,不知道秦市长能不能接受。”

    “你说。”

    “改革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这一点在我看来作用太小,要改就改产权。”

    听到这话,秦国才脸色微微一变。

    这东西,还真不是一般人敢动的。

    八十年代初,华夏的国企就开始了企业改革。

    一开始,主要是改善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主。

    从放权改革到承包制,各地政府和经营者尝试了无数种改革的模式和方法。

    改革来改革去,却始终没有触及到最致命,也是最敏感的产权制度改革。

    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晰,管理者和工人自然不会有太多的热情。

    工人当家不做主,厂长有权不落实,企业盈亏不负责。

    这三句话,基本上概括了现在国企的情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